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梁权

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气韵

我们常听说一把壶的气韵贯通。其实所说的意思,就是壶的局部与身桶主体在线条衔接上的准确程度。如果镶接的位置不对,一把壶的气就会断掉。反之,壶的整体气韵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循环。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考验制作者手上功夫的。

我们不妨用图片来认真演示一下。以掇球、莲子、仿古一类壶肩重心略偏上的壶形做解说。而用这样的方式把气韵做通,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提握舒适,还有就是能够让流内根部承受最大的受水压力,保证出水流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局部的清晰图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点评

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的完美结合!  发表于 2013-2-2 12: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将流把与身桶的气韵做通并不是定式,因为有很多的壶形,壶的重心宽出位会根据器形设计随时调整,甚至有些壶的器形是摆裙式的宽出,故上面叙述的部分,只能是根据仿古/掇球一类壶肩重心略偏高的器形所使用。

我这里发几把重心相对特殊的器形供盟友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精神

精神与气度是要分开说的,乔某片面的以为,精神主“骨”,气度主“肉”

何谓精神?我们要从人体结构比例上来分析,一个健康/强壮的人,胸饱满肩宽阔、昂首姿态,给人感觉非常精神。由于肩宽胸满的缘故,还会让人错觉重心上移。

我发一个与壶无关的图,大家对比参照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如果肩胸瘪塌了,那整把壶的重心将会下沉,会给人感觉作品了无生气。

而“骨”的形成,其实就是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明显角度之后,壶体局部的“面”的形状将会随之改变,视觉层次感立显。壶体的精神也将全然不同。

发一些对比图,供大家参考。

a.永福的掇球,盖面拱起虚片既有明显折角,又圆润饱满,这个处理手法当代大多数人都没有功力做到

b.许卫良的传炉,盖面虚片拱起折角,同时又做到方中带圆,让人感觉有一种转折的力度存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壶肩的位置是上是下,重心是高是低,要把壶的精神做出来。最首要的,就是要把壶肩的部分做饱满,做出充气感。

古人即便工粗,但至少在架子上,能够把精神表达的十分到位。而今人即便工精,但大多在对精神/气度的理解上很多不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气度

何谓气度?
气=充气感
度=肚量

如果说精神主要指壶肩部位的饱满,那气度就是说壶腹的收式弧线。

要做到纯粹的充气感并不难,但是要在充气感中加入带有转折力度的“角”就非常不容易了。盖面的虚片、壶肩的拍打乃至后期制作的蔽身桶工具,均可作为判断作者对壶器理解能力的依据。

我们平时常见的方器,总会错觉误认为比圆器稳重,其实说的稳重,就是指壶的底面宽。

但底面宽并不能保证气度一定佳,那就要在制壶的时候,认真处理收腹线。既不能收的太急(重心提升),又不能打的太弯(壶底不稳),更不能简单收式(僵硬呆板)。这个问题很难,是当今绝大多数陶手都处理不好的难关。

究竟有没有一套相对准确的数据可以作为不同壶器壶腹转折弧线的标准范本?
乔曰:至今尚无绝对准确的数据定式。

发两件个人认为气度超一流的壶作大家共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点评

没盖的是清代的吧?  发表于 2013-2-2 12: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度在紫砂壶上的另外的几个表现方式,可体现在壶颈的长度、壶口的宽度和子母线的厚薄度上

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图片来说明问题。第一张图是徐桓静的第二版德钟,从外观看,中规中矩、比例协调匀称,线条流畅。但纵观整体效果,总觉得太规矩了,会感觉是出自文弱书生或女性之手笔

第二把是高振宇的,单纯就制壶工艺在细节工序上的处理,徐桓静与高振宇都是当代的精工代表,个人认为伯仲之间。但在这款德钟的壶口宽度、盖面虚片的转折力度处理上,小徐就输很多了,输在太规矩,没有放开。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壶口放宽了,壶的气度会有更大的体现。

然,再看高振宇的大品德钟,会更加感觉到,他的作品在转折角度上的处理颇显功力,有骨有肉,挺拔有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壶颈的长度和壶口的宽度,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壶体的精神度乃至气度,许卫良去年曾经用一种方式形容过:大亨掇球等同于用绳子捆住了局部的气球。这个观点,我个人是持肯定意见的,要有饱胀、充气感。但有的时候,为了能够体现壶肩的饱满度,则需要考虑适度缩短壶颈的长度,只有缩短壶颈,让壶肩重心得到提高后,收腹线才能有有更大空间做调整。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当作唯一标准,因为当壶肩提高之后,壶颈的部分比例缩短(缩脖),气度显显露而风骨不存。

况且,制壶业界百家争鸣,既存在书生气息,也包容强人壮汉。
风骨嶙峋,骨多肉少,文人气息浓厚、精神且干练,一如顾景舟之仿古
强人壮汉饱满健壮、器宇轩昂,一如邵大亨之仿古

各家当保有各家之特点、并无绝对标准一说,故不能一概而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母线的宽度和厚薄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壶的整体气度,做的好的,甚至可以将整壶的气质都带出来。若做的不好,子母线的笨拙很可能将整器的精神破坏掉。

个人片面的认为,子母线要体现功力,就要做到宽、薄、均衡;远观上下厚薄横向宽度一致、近看上略厚于下,横向略宽于下,目的是要能够压得住身桶。

在这里发两把乔某自认为子母线处理功力非常到位的壶器,仅供盟友参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转折角度(力度)

何谓转折角度?我们前面说到身桶体现精神气度,而整壶体现力度的部位,却是在流/把上

“力度”其实非常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每一个弯折的弧度都带有明显的折角。既能够看出明显的弯折力量

而这种弯折的力量同时需要配合流/把的粗细变化,从手掌端(壶把)转向大面积的能量聚集(身桶)再由粗到细集中到一点上(流尖),向外喷出。也就是我们说的“由点到面再到点”的力度。这种力度,需要流把与身桶的高度细致衔接,达到通气的效果,形成气循环,方能成大器。

给大家看一把我个人非常欣赏的壶作,此器身桶精神挺拔、流把与身桶镶接高度和谐,而流把同时又带有强转折角度而且富有粗细变化的佳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的弯扳梅虽然是模子壶,但从流把的效果而言,转折的弧度(角度)、力度,乃至贴梅花枝干的“硬度”,堪称一流佳作

图2的梅报春,从贴梅花的枝干硬度和壶把上提的转折力度而言,亦属可圈可点

图3的亚明四方,虽然流部线条略显僵硬,但壶把高出身桶的一折,并以硬朗的风格画方后回到身桶下部接入,确实非常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协调性:

协调性,既是指流/把斜向角度、各占虚实空间比例等均衡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探讨的话题,我在此用略微详尽的方式来叙述一下:

1.常规现象——流/把斜向角度对称,流略粗,把稍细,虚实空间互补均衡

这类器形,属于较易辨别的器形,对称方式是相对固定化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状况,也就是很多人都在尝试的方式,他们一直都在改良纯粹意义上的均衡

例如,何道洪、吕尧臣、刘建平等人的作品很多都带有“蓄势”风格

蓄势——是指“蓄力待发而未发”,随时一触即发!这种方式已被多人采用应用。类似风格的作品,壶把所占比例很大,流只探出一部分,用厚重的身桶作为稳固的底盘和强大的支撑后盾,从后往前蓄势待发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并不是说协调性降低了,壶的设计理念就彻底失败了。我遇到过很多的状况,是根据设计者不经意间调整思路之后衍生出来的作品。这类壶作很多采纳了现代式或欧式的风格,流把既没有对应角度,也不存在蓄势发力,更没有气贯穿全身的概念,仅仅是表达一种纯粹的玩味或实用思路。但即便这样,一样会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

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9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