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伟哥

[转帖]手工模具也说厂壶之精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8-1-23 22:35:20的发言:

要知道紫砂是陶器的分枝,把他单独列出才多少年?有实物考证作为茶器使用才多少年?明代初期和之前所谓的紫砂壶都是烧水或盛水器。不能算做茶壶。

手捏和盘筑是陶器制作的鼻祖级的技法,要说正宗这才是他的老根老祖宗。

一次烧是温度不够?肯定的回答是NO,是为了让磨口盖后的壶低温再烧一遍好让修磨处有表皮才会二次烧。而且二次烧根本不用在刷什么脂泥就可以做到,而一般二次烧温度都不会比一次要高。这就能说明二次烧根本就不是窑温不够的问题了

现在的所谓全手工技法,是针对紫砂泥料的特点在当时的技术能力下开发出来的一种最高效的,成品律最高的,最省事的紫砂壶制作技术,也可以说现在的紫砂全手工技术就是当时技术条件能够达到的最好的,最经济的“模具”技术 


鼻祖级的所谓传承,为实心捏筑后用工具掏空壶心,以最不可理喻之理解,淘壶的勺子也算工具,因为总不可能用手指甲掏。

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个传承做法,究竟是不是合理呢?

当今的一次烧温度不够,就是为了第二次烧够的前期做准备的。以前的一次烧温度不够,是因为怕烧变形和烧窑裂。新品整盖沿和壶口绝大多数都要涂抹脂泥的,除非对边缘的颗粒被磨平后的观感无所谓,当然,出窑后硬整口之后也不烧直接卖的人也不在少数。

我与LU兄就纯手工和借助模具成型技法的看法整好相反。很多泥料泥性嫩,靠手工打片难度高,做不匀,做不美,就花大心思去开模。很简单,如果纯粹的开模,就算用性质最嫩的粉料纯本绿或者纯浆料朱泥做大品也可以做到,但纯手工打片会是什么效果呢?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个人理解是因为做不到纯手工,才会去做模子的。而做到的那几个,现在都广泛被推崇。对上一次宜兴纯手工大赛,六个国字号大师都围着一个人在看,那人现场做纯手工的合棱。为什么围着他看?明明可以开个好模子做,为啥要手工做这么笨?除非六个国字号脑筋都不清醒。

收藏追求之根本在于多、少、很少、只有一件

制作手段之性质在于容易做到、难做到、很难做到、只有他能做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4 12:38:56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吴政在2008-1-23 23:43:53的发言:
(制壶当然要工具).是工具就行了.都是工具成形壶.己故大大师用心制做的壶不论用什么工具成形的都贵.学过矿物学的就知道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对矿石结构产生的影响区别在哪了.

古人也有圆规、切刀、矩车、木头转盘.......这些都是工具。但这些工具的使用,都在传统纯手工成型范畴之内。但这些和石膏模、木模、钢模.........总归有区别的吧?

那矿物学中有没有提到窑烧温度不足的壶对助茶性的影响?

发表于 2008-1-24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8-1-24 12:33:05的发言:

收藏追求之根本在于多、少、很少、只有一件

制作手段之性质在于容易做到、难做到、很难做到、只有他能做到

赞同乔大后两句话!

任何艺术品,存世量决定价值。

当今陶手、无论职称高低,只要他能掌握独门绝技,肯定能被世人认同和追捧。

发表于 2008-1-24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aolao在2008-1-24 12:47:44的发言:

赞同乔大后两句话!

任何艺术品,存世量决定价值。

当今陶手、无论职称高低,只要他能掌握独门绝技,肯定能被世人认同和追捧。

最终被认同的,究竟又有多少人

我们天天在玩壶,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的紫砂高峰,陶手经历多次大浪淘砂,剩下的还有多少人是一直都在浪尖上?

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一直未停止过被追逐的对象,难道仅仅是炒作结果?

发表于 2008-1-25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厂的模具是做不了肩部以上的颈口和下面足圈的,只能做一个统一容量的圆滚滚的肚子).我所说的模具只是对伟哥所说的这此认同.因为这样的模具只是起到定形壶身的作用.对紫砂矿起不到破坏.石膏模对紫砂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矿物学中也没有说到紫砂矿裸露存放在自然界中很久之后做出来的壶一是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因为这是紫砂矿化学成份决定了二次烧成没有一次烧成的紫砂壶泡的茶好喝的原因.
发表于 2008-1-25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被认同的,究竟又有多少人

我们天天在玩壶,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的紫砂高峰,陶手经历多次大浪淘砂,剩下的还有多少人是一直都在浪尖上?

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一直未停止过被追逐的对象,难道仅仅是炒作结果?)

这决对是炒作结果.当经济泡沫破了.壶也不值几个钱了.这样又要等到下一轮经济繁荣时壶的价值才能再次体现.到那时才知道谁的壶好.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所以没必要争.自己喜欢就好.

发表于 2008-1-25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吴政在2008-1-25 0:06:59的发言:
 (以前一厂的模具是做不了肩部以上的颈口和下面足圈的,只能做一个统一容量的圆滚滚的肚子).我所说的模具只是对伟哥所说的这此认同.因为这样的模具只是起到定形壶身的作用.对紫砂矿起不到破坏.石膏模对紫砂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矿物学中也没有说到紫砂矿裸露存放在自然界中很久之后做出来的壶一是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因为这是紫砂矿化学成份决定了二次烧成没有一次烧成的紫砂壶泡的茶好喝的原因.

前人制壶,泥料必定是要陈腐很久才拿来用的。实验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泥料陈腐的时间长了,制壶烧成的收缩比会相对减少,成品变形率和烧坏机会也会相对减少。加上一厂当时为加快生产速度只烧一次,没有把壶烧到当今所谓的泥料吃火的临界点,在当时那种状况下,也就是对加快生产最合理的解决办法了。

一次烧比二次烧泡出来的茶好喝?究竟有多少陶手制壶第一次就烧足火候呢?假设至少一次又不敢烧到位,是二次烧泡茶弱,还是一次欠火烧泡茶弱?这又是一个迷题了。

发表于 2008-1-2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吴政在2008-1-25 0:18:45的发言:

(最终被认同的,究竟又有多少人

我们天天在玩壶,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的紫砂高峰,陶手经历多次大浪淘砂,剩下的还有多少人是一直都在浪尖上?

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一直未停止过被追逐的对象,难道仅仅是炒作结果?)

这决对是炒作结果.当经济泡沫破了.壶也不值几个钱了.这样又要等到下一轮经济繁荣时壶的价值才能再次体现.到那时才知道谁的壶好.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所以没必要争.自己喜欢就好.

当经济泡沫破了的时候,壶就彻底不值钱了。到那个时候,名家壶可能会很便宜但至少还会有人喜欢。而很次的模子壶,就不会有人买了。

我是属于【这辈子】的人,所以下辈子的事情,我看不到也没打算去关心什么了。

发表于 2008-1-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似乎应该置顶,再来个问卷小调查啥的,更有意思(但是调查问题的设置需要花些心思)

此话题其实是玩壶之人永恒的话题

虽然不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道理还是会慢慢呈现的~

就个人而言,是百分百站在支持纯手工一方的

但类似十八罗汉这样的美品,手工问题似乎在头脑中就淡去了

回想起来,可能还是因为目前更喜欢光素的作品,所以也更追求纯手的作品

发表于 2008-1-2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矿裸露存放在自然界中很久之后就不好用了.这样的矿石日后使用就必须调配.要不调配新矿砂使用烧制或后期使用中就容易开裂.但是新紫砂矿不陈腐做出来的壶透气性.油性也会大打折扣.新矿相对温度低点烧制就不容易开裂.早期一厂烧制的壶比现在很多烧制的壶烧制的温度都高.烧制用时比现在的壶都久.即使现在用早期一厂的矿料做.烧出来的壶也没有那时的壶透气性好及水性好.因为现在烧制用时短了.

发表于 2008-1-2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平常茶在2008-1-25 9:31:18的发言:

此帖似乎应该置顶,再来个问卷小调查啥的,更有意思(但是调查问题的设置需要花些心思)

此话题其实是玩壶之人永恒的话题

虽然不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道理还是会慢慢呈现的~

就个人而言,是百分百站在支持纯手工一方的

但类似十八罗汉这样的美品,手工问题似乎在头脑中就淡去了

回想起来,可能还是因为目前更喜欢光素的作品,所以也更追求纯手的作品

过段时间没人关心了,就转移到紫精探研作为参考资料,那里的帖子毕竟很少。

发表于 2008-1-2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吴政在2008-1-25 10:31:14的发言:

紫砂矿裸露存放在自然界中很久之后就不好用了.这样的矿石日后使用就必须调配.要不调配新矿砂使用烧制或后期使用中就容易开裂.但是新紫砂矿不陈腐做出来的壶透气性.油性也会大打折扣.新矿相对温度低点烧制就不容易开裂.早期一厂烧制的壶比现在很多烧制的壶烧制的温度都高.烧制用时比现在的壶都久.即使现在用早期一厂的矿料做.烧出来的壶也没有那时的壶透气性好及水性好.因为现在烧制用时短了.

兄好像把熟泥陈腐和陈腐前的处理工序混为一谈了吧?

矿开采出来露天接受风化时间没听说超过一年的,但锤炼好封进塑料包潮湿陈腐就可以长达几十年。只是如果干了要把泥条拆出来重新锤调水再封罢了。

新矿容易开裂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泡烂,颗粒的棱角太过分明,相互接触之间存在太多空隙和粘度不足。

一厂壶使用的泥料几乎都是陈腐比现在时间长很多的泥料,要知道陈腐到位的泥料比新料能够耐火的温度可以高超过百度。而按照当时的窑烧来说为了控制变形率是肯定不会烧到位的。尤其是所谓的文革普品,几乎一字排开都是烧低温的。同期名家作品如果烧到位,就算泡几十年,到现在依然能感受到摩擦的音频比普品高很多。而这类壶泡茶的效果也远比低温烧的普品强的多。

后期一厂的作品,要比之前的厂品窑烧温度高一些了,但后期一厂的所谓厂版已经出现了整口现象,不但厂版,连名家壶都有。这就是我说的整口是不整口的改良版,而如果不整口,就不能烧到足够温度,又要烧到足够温度又不整口的,壶拿起来盖子就丁当乱响。

发表于 2008-1-2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8-1-25 11:24:29的发言:

过段时间没人关心了,就转移到紫精探研作为参考资料,那里的帖子毕竟很少。

浓缩的,都是精化的~

发表于 2008-1-2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给你把顾老的模子你也做不出顾老的壶来。
QUOTE:
说到点子上了!
发表于 2008-1-2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8-1-25 11:24:29的发言:

过段时间没人关心了,就转移到紫精探研作为参考资料,那里的帖子毕竟很少。

本人至少每周一翻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9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