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九洲艺术鉴赏文论集

[复制链接]
256#
发表于 2014-4-30 04:42 | 只看该作者
好一篇书画市场今昔考大论。真棒,连老头睡觉的莲花指都观察的这么仔细。市场行情把握的这么准确,太棒了。

鉴赏也需要有功力,读完仿佛也有点鉴赏的开始。辛苦辛苦
257#
发表于 2014-4-30 22: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好贴
258#
发表于 2014-6-1 21: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4-6-5 22:57 编辑

奉橘案
此帖太长
我慢慢编辑
图片将近五十张,也需要逐一整理
敬请期待!




故宫博物院藏颜真卿《竹山堂联句》真相揭示
发表于 2008-12-21 22:49:26


一个不系归舟今天刚搞出来的拓片,
引出来的地震。


哈哈。。。

看那个“释皎然”的“皎”字。


墨迹本居然与刻本一样。


一般以为这是刻本按照墨迹本,
事实上,
这一次,
应该是反过来。

小米的字是张珩写的。
小米的字写的左右太紧,
笔法抖嗦。

要看叶的题跋是哪一年写的。


我感觉这个字太晚了,
不知道叶有落年款吗?

1936年的叶字那么抖嗦?


奇怪!
大大的奇怪!

《秋碧堂》,现在要找《秋碧堂》的拓本才好。


也许我们现在拓的就是《秋碧堂》原石?

以前是看到有文章讨论过,
但是文章观点我都记不得了。


反正现在就是图像比较起来再说。


墨迹本晚于拓本的原石,大约没有问题。

找到秋碧堂,
这块新的石头,新打拓片,
其地位就非常清楚了。
密歇根大学书库已经找到《秋碧堂》。
但是估计要明天拿到了。


在现有图片对比中,
可以看到,
第一,拓本的书法好于故宫藏的墨迹本。
第二,墨迹本很多特征居然与拓本一致,显示这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本子。
这比墨迹本保留了很多真迹的特征,
证实了《竹山堂》确实有颜真卿原书存在过,
而且证实了故宫墨迹本确实丑陋不堪。

至于这个石头是什么本子,
慢慢再查。

我的意见是:

因为拓本在“线条分布”方面,
远胜墨迹本,
这就不是“修正和美化”的问题了,
而是有另外的本子的可能性。

你仔细看一次拓本具体的字迹的线条分布,
完全不同于墨迹本。

这个定字很有水平啊。

从一个烂本子,
有可能“美化”到那么符合颜真卿本身水准吗?

我感觉还是有点困难的——除非极聪明的人,直接借鉴颜真卿大把碑刻。

还是有点困难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5 22:55
奉橘案
此帖太长
我慢慢编辑

在这一页中,春眠 于 2008-12-22 06:13
这种笔画出现在墨迹本的“定”和“巾”上,
刻石出现在这个“巾”上,


刻石和墨迹同时出现,
说明这是写字人的习惯。


墨迹本的“定”字保留了这种习惯,
石刻的“定”字不这么弄,
只能说它 ...


墨迹本似乎错了,没有一个上跳的动作,拓本很清晰。
旁边有一个石花,连在一起了,墨迹本搞错了。那为什么不是墨迹本来自于刻石呢?
“定”字宝盖头的横划的弧度,
墨迹本完全没有了。


“巾”,
横划起笔的意思,
墨迹本也完全没有了。

我觉得差异是全方位的,
再譬如你帖的“条”字的右边,
两字水准相差太多。


凭借墨迹本,可能完全无法达到现在刻石的那个水平,
因为差别是全方位的。


再譬如,
拓本中,“巾”字微妙的竖划,
决非美化可以达到。

春眠 于 2008-12-22 06:13
刚才我看了下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傅熹年说是唐人书,
徐邦达说还需要研究。

傅熹年当时还年轻,还楞。
徐邦达老谋深算。



不着急,
鉴定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
慢慢来。

啊呀,
我也傻了,
故宫博物院的墨迹本,
《晋唐五代书法》出版过嘛!珍品大系的。


书架上就有的,
哈哈。。。。

颜真卿的风格要深刻掌握。


要知道颜真卿风格虽然鲜明,
但是并不容易“创造”,
因为他每年都在变。
何况,
以前更没有这么多出版物可以参考。


更加需要掌握这个“艺术水准的差异”意味着什么。



gml8848 于 2008-12-22 21:50 发表
这个启功先生已考证过了,故宫藏得是宋人照碑摹的,原来用做屏风装饰,后来剪裱成册。原石拓片民国时出版过后来不知所踪。

我建议再次核对。


我看这个墨迹本,这个玩意,明显的有重大嫌疑。


哪里会早到南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32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28
在这一页中,春眠 于 2008-12-22 06:13
这种笔画出现在墨迹本的“定”和“巾”上,
刻石出现在这个“ ...

要是这样,
这个文字游戏,做大发了。


因为《竹山堂联句》,不是几句话,
完整本,文字不少啊。


还要句句成诗?难度不小。


这没有《集王圣教序》的财政支持啊。
我的意思是说,要按照诗句,找到文字,不是那么容易的。
类似于《集王圣教序》。启功有点忽视了“小米跋”的容易程度。
另外他毕竟不是民国时代那个圈子的核心成员。而是一个“仰望者”。《秋碧堂》估计不用看了吧?
都说是《秋碧堂》的底本,那么大约是了。
那么我也收回“民国仿”的说法,继续研究。最大最大的疑点,就在于,墨迹,和新来的拓本,两贴字迹不一样!但是“皎然”坏的地方一样。
这只有一个解释,墨迹本是根据拓本造的。
墨迹本越早,拓本的原石(的底本?)越早。拓本的原石的底本,也应该就是宣和内府收的真迹。墨迹本造的时候,要顾及到“皎然”坏掉的地方,说明墨迹本出来混世界的时候,有这个原石拓本在。
而且“皎然”就已经坏掉了。
为了说明墨迹本是有“身份”的,所以造墨迹本的人,一定要搞坏“皎然”。就算印章对啦,
也不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墨迹居然被一个简单的拓本比下去了,
说明墨迹是太差了。


哪怕是好的摹本吧,
譬如说,
王羲之唐摹诸帖,
就比《集王圣教序》拓本还好。


同等级的摹本于拓本,
肯定是摹本要好。


现在的问题在于《竹山堂》墨迹,在拓本面前,
显得“毫无价值”。



其实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故宫的墨迹本,创造了拓本。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只要把拓本盖住,
凭借墨迹本,
神仙也刻不出拓本现在书法的效果。


第二,故宫墨迹本,来自于拓本。
从一个高明的拓本,写成现在故宫墨迹本的破烂程度,
是完全可能的。
“皎然”的破损一致,
显示墨迹本在“制造”过程中,
完全知道世界上存在一个拓本的系列,“皎然”也破掉了。


本来还存在第三种可能,
就是我上面说的,春眠最先提出来的,《集王圣教序》的那种方式,
但是,
书法是一门艺术,
颜真卿是古今第二,
没有人,
能够创造出古今第二的艺术——除非他本人。


所以,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38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32
要是这样,
这个文字游戏,做大发了。

墨迹本的问题,
是全面崩溃。


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全部软塌塌的。


墨迹本《竹山堂》不是局部有问题,
是全局有问题。
是全面的丑陋不堪——只有在新发现的拓本的照耀下,这个问题才显示得一清二楚。


鉴定是什么?


不是比较局部。是全面比较。全方位比较。扫描式比较。


任何方法都有缺陷。
但是你的具体指出来,不能唱空戏,说这是有缺陷的。
我党以前的理论就是: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
是的,确实要一分为二。
但是,你需要具体的“一分为二”,不能说到“一分为二”就结束。
这就好像,你不能指点一下,说,原子弹嘛,就是核裂变嘛。裂变一下就是原子弹嘛。
你需要亲自“裂变一下”,才能出现原子弹。我已经潜在认为,现在出的拓本,就是依据颜真卿的真迹墨迹本(不是故宫的)。
颜字年年变,写法也变化。
你要说“不合习惯”,需要证实。小米题跋确实是赝品。。。。。
小米题跋是谁干的,那这个本子就是谁干的。看起来也许不是张珩。
其实,民国时期水平最高,如果不是他们,那只好是明代了。很多人都在询问:宾南啊,你怎么知道这个拓本的底本,是颜真卿真迹呢?
我早上起来,晕糊了一阵子,因为我本来以为这是不需要证明的。
现在才发现有好几个人问这个事情!
很简单!很简单!
颜真卿以作品碑版存世多著称,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可靠碑版,都是依据真迹上石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竹山堂联句》的拓本,书法水准、特征,与颜真卿的多件真迹碑版水准、特征,基本上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多处微妙的颜真情书法特征都被保留了下来,这样,我可以断言,这个拓本的底本,就应该是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真迹。说得更加浅白一点,更加科学一点,因为颜真卿存世的楷书数据库大,所以,依靠统计学,也可以知道这是真的。
天生书呆子的询问,完全不值得回答。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啥事都是无数可能。哈哈,你书呆子以为现在21世纪,还是浑沌初开吗?是人都傻子啊?
很简单,这是艺术品,艺术品的特征,与科学不一样。
你可以在艺术品中,寻找赝品比真迹更加好的例子,来推翻我的看法。
在这个具体讨论中,我有一个形象看法,要看一件书法,适当的距离,是1-2尺之间。
你的研究,是看书法距离太近了,只有1厘米,虽然近,虽然在你看来毫发毕现,其实你什么也看不到。
徐无闻的文章,距离又太远了,大约3米远,刚能看清楚是啥文字,他就开始运用“文字”去判断了。
学术研究,要寻找合适的“距离”。这个帖子,我本来以为是一眼的事情,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我的“看一下”,是可以具体转化为大量的图片对比的。而且可以为学术规范所承认。我只要把颜真卿的唐碑数据化一下,我这个图像序列就可以出来了。当然这是最笨的办法。
而你的说法,其实无法“转化成科学的图片”。
你确实可以用图片展示出“差别”,但是你无法用任何办法,证实你说的“差别”是学术上可以承认的“差别”。
希望我说的这个话你能听懂,需要一点点的学术与统计学的小知识。
徐无闻的“文字推理”是意义不大的,历史学中,没有资料,不代表没有。与其他有差别,不代表“真有差别”。
这是常识,不苛求27年前发表文章的老前辈了。在艺术史判断中,要恰到好处的使用“艺术水准”这个要素。
这个讨论,估计让春眠信心爆棚了。
在这个拓本出现之前,其实《竹山堂联句》问题很大,谁都知道。
但是苦于没有证据。
拓本出现之后,只要闻一句话:这个拓本是哪里来的?这样,墨迹本《竹山堂联句》的伪劣本质就暴露无遗。看书法最难的,就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子昂,董其昌,看出这些优劣,大约可以成为可以了——在入门与专家之间。很多人以为颜真卿的字很容易写,其实,1000年来,谁写好过颜真卿呢?
真是增之一分则如何,减之一分则如何。诸位面对古今第二高手,体会到这个简单的“学”字体现出来的巨大书写才能了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41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38
墨迹本的问题,
是全面崩溃。

这两个“释”字是太明显了,
是王奶奶遇到汪奶奶——差的不是一点点。
你这种鉴定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这就是最常见的说:我看这一笔不像王铎写的,所以这不是真迹。
从实际情况来看,你不掌握“全部的颜真卿”,如何敢说“与颜书特征有出入”这样的话?什么是“颜书特征”?颜真卿每年都在变化,你能掌握波动范围? 你说的孤证,也是不存在这样的“鉴定办法”。
以何绍基为例,《留蜀》一书中,15号,行书联,14个大字,起码六个字,是我们不太看到何绍基这么写的,(我没有完整的何绍基书法作品数据,不敢说大话),但是完全无碍这是真迹。小米题跋是假的。
我第三次说了,哈哈。。。。
与真迹一比较就看出来了。鉴定,
是可靠特征的比较。


不是其他。






有点学术精神好不好,居然靠书法字典过日子。
你要举证,就应该去找一手证据。
我家里从来没有书法字典的一毫米位置,因为我不买这个东西。我的提醒大家注意一点,非常清晰的一点,那就是,这个方面,20年前可以发表的论文,现在看来是谬误不堪,是很正常的。
学术在飞速前进,大家要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
以前在“方法”上出现巨大谬误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纠正。不能继续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46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41
这两个“释”字是太明显了,
是王奶奶遇到汪奶奶——差的不是一点点。
你这种鉴定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拓片上没有一个字是荒唐的,
你看不出来,
是你没有认真看过唐代楷书。


我断言,
你如果但凡,
一次,
花费两个小时看过《雁塔圣教序》,
花费两个小时看过《孔子庙唐碑》,
你就不会说这样的话。
唐代楷书,第一流的楷书,堪称千奇百怪。
二流楷书,或者你没有认真看过一流楷书,才会认为楷书是“正”的。我已经说了,你这是用二流楷书,在规范一流楷书。
你根本不懂楷书。我相信你说的,但是我也可以根据你说的判断,你一定把唐代楷书,千奇百怪的地方,写的中正平和。
也就是完全抹杀了其艺术特征。
你的眼睛没有看到,脑子更加没有跟上,所以才会看不出唐楷是千奇百怪的,才觉得“汤”字不好。
只要理解一流楷书,就会知道这件拓本的艺术价值。这就是我说的,唐代楷书千奇百怪,只有你把千奇百怪,写成中正平和,所以,你没有体会到唐代楷书艺术性。只学到其呆板一面。
左右为什么一定要避让?为什么不可以“争锋”?
真是可笑!颜真卿楷书,当然是唐代第一,你现在遇到一个需要你自己判断的颜真卿作品,你就彷徨失措,其实就是你没有掌握唐代楷书的具体表现。
我说了,拓片每一个字都很美。
你仔细体会这句话在鉴定中的含义,动脑子,不要这么呆板。第一就是第一,你没有认识到颜真卿楷书第一,说明你差呢。
欧、虞,挺好,但是在艺术上,自然比颜真卿差。你退出是你的事情,就像你来一样。
像你这样笑一句就走的人多了,你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书写习惯中,还要继续分,有些是可以改变的,不可以改变的,是颜真卿的书写思想。
那个“汤”字是最典型的写法,右下的避让,显示了书写者绝高的修养。
1000年来,敢于复制那个“避让”的,只有何绍基。按照道理说,现在活着的,写字的,大约是什么类型呢,除了一两个人,很高,其他嘛,都差不多。
譬如说,一两个高手是90分,剩下来的,都是60左右,我嘛,也许是30分,但是,一个可能是45分的,嘲笑我这个30分,意义已经不大。
因为我不是写字的,60分的,无法上升到61分,才是他们终身的问题。
《争座位》高标千古,其实也没有可以讨论的余地。哈哈。。。这是我的看法,不强加与你。
要说“贴合”,我不这样看,在我看来,如果按照呆板的比较,

《争座位》如果是真迹,整部《忠义堂帖》都可以被怀疑。虽然我当然知道忠义堂帖绝大多数是真迹。
方法不能呆板使用。鉴定中,文献与艺术比较的位置,要摆正。
譬如说,有一个目的地,两条道路,一个是艺术比较,另一个是文献。
艺术比较的路径,由于发达了,有缆车了。
文献路径,全石头,后面60%还不通。
我们已经做缆车到目的地了,而,你们非要走文献路径,而且只走到40%,走不动了,然后就宣称那里就是目的地。
你说,我们能同意吗?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52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46
拓片上没有一个字是荒唐的,
你看不出来,
是你没有认真看过唐代楷书。

这是上了当地人当了。


我以前请人在琉璃厂帮我买“红星”牌宣纸,
结果买到了“红五星”牌。


关于鉴定,
不仅在书法领域,与你们难说通。
在古代绘画领域,也有点困难。但是绘画毕竟好一点,因为图像更加直观。
书法有点麻烦。
我只能从你的发言中体会到,过去50年来,国内鉴定理论是多么错误。
哪里有什么去伪存真。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也不是什么理性感性,艺术史早已把图像分析作为其核心手段,居然还会出现“感性”说,实在是那个,太原始,太本能了。
竹山堂原来在我看,是看了拓片就会明白的事情,看来不是这样,呵呵。简单啊,在有拓本的时候,你要搞一个墨迹本,当然要搞得与拓本一样,当时信息可能比现在多,说不定当时就有题跋说墨迹应该是剪裱本,那么再造一个太容易了。
就如同争论《溪岸图》的时候,何慕文虽然拍摄说明《溪岸图》是多次装裱的,但是,如果是10年之内多次装裱的呢?
如何装裱对于书画鉴定来说,比重很低。
我也不可能完全解释世界上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也不可能把“道理”都讲完美,但是,从正常逻辑推论,故宫本之不堪,是不需要多浪费笔墨的。其实啦,我一看到“皎然”破的一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墨迹本显然是一个“依靠拓本的复制品”。我今天坐了三个多小时飞机,忙了一下午,现在简单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有人问,什么是天才。容易,王羲之,颜真卿,是一等一的天才。何绍基在500年内也算天才。以此类推。
第二,所有的争论,目前分歧就在于,我和春眠还有一些朋友认为,新出拓本的底本就是颜真卿真迹。
其他一些朋友认为这可能是后来学颜书的人的“仿造”。
很容易,说仿造的人,只要举出世界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颜真卿书法的仿造品,可以达到新出现的拓本的艺术水准和艺术特征,我就承认:这一次我搞错了。
另外,《麻姑仙坛记》,作为颜书楷书第一,没有人有疑问吧?建议你去翻阅一下唐代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
唐代书法已经被学者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用途,单个用途,写法不一,你自己去翻论文吧。
这样,有一些写“联句”题材的字法,有所变动,也非常容易理解。
因为你也找不到颜真卿其他的“文学抄写作品”存世了。

我们,面对历史,其实不可能解释所有的“为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在目前情况下,找到最可靠的研究途径。
在这个拓本上,最可靠的研究途径,就是“艺术水准与特征”。
因为小米的字是假的,古人做的玩意,我们以前可能有点小看了,在特殊时期,确实有人做小米的字,同时作了绍兴印。
小米字既然是假的,那么一切都是假的。
你仔细看那个“汤清”二字的差别,要仔细看。就会看出来了。在上面的所有讨论中,所有不同意“拓本底本是真迹”的观点的人,其实大致上有两个重大的要点没有考虑。
第一,书法艺术性与原创性问题。大多数人没有仔细考虑,直接以为“什么都能造”,这样逻辑其实不值一驳了。
第二,没有考虑你们使用的“特殊字”的那个逻辑,只要一验证,那么任何一件东西都可能是假的,因为每一件真迹都是有“差异”的,我只要咬死那个“差异”,就是“非颜真卿”,那么就结束了。
譬如说,我就说《麻姑》结构松散,不可能是颜真卿的书法,你如何反驳?你说的这些,只有一句话我承认,就是我现在确实不把老前辈的鉴定,顶礼膜拜了。
关于如何“定义”一个东西,我,100%比你更加知道应该如何“定义”。我当然可以不直接抽象,而是从举证开始。譬如说,我就从举证王羲之开始,慢慢抽象。
方法论、理论的这些基础东西,你就不要在我这里说了,没有必要的。我肯定是第一流的。
ield_tian 于 2008-12-25 19:46 发表

故宫本一些绢帛碎裂的地方是不是故意的?
这个地方是太清晰了。
只要有一些经验的人就可以看到,这是太明显的伪造。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2:07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1:52
这是上了当地人当了。

Y=ß1X1+ ß2X2+…+ ßnXn


这是一个鉴定基本公式。借用数学公式。


我还没有正式发表过。


现在,很多人,完全没有注意到ß 的问题,
全部在搞那个X1,X2
懂一些数学的人,
就去仔细考虑一下吧。


我自信这是本垃圾贴的最有价值部分。

X 是因素,或者说鉴定的道路。
ß 当然是权重。

公式不决定印章真伪。
只是告诉你,
印章在这里,
大约也是一个因素,就是一个X
在这个具体例子中,
ß 值很高的,不是印章,是图像的关系。



很简单,
在这个帖子中,
各项因素,
权重最大的是哪一个?


文字的合理性?
还是书法水平的判断?
颜真卿是什么?一个文字学家?一个书法家?还是别的啥?


权重一旦能够确定,
鉴定就是易如破竹。因为那些“因素”,都是记问之学,很容易。

不要那么无知好不好?


清代早期大鉴定家,谁的手底下高?


现代傅熹年,难道会写字?还是会画画?


不要说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我早说过,每次都是开扫盲班。
还是让我告诉你吧,
第一,你的这个标准,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来没有“举世公认”。
奥巴马也没有“举世公认”。


第二,要说学术认可,
我肯定拥有大量的、比你强得多的学术认可——不论你是谁。


我敢说这个话,自然有我的证据。


但不代表我今天就可以出示、让你信服,让“举世公认”。
因为学术进步,
从来没有第一天就举世公认的。


宾南在此多年,
如果说昏话过日子,早就被赶走了。


颜真卿的字的书法水平,
并不容易认。


进一步加强认识吧。

我一直在犹豫,
我是这样凶神恶霸的继续下去呢,
还是换作一幅笑脸,
让大家都称赞:宾南有风度!好学问!


哈哈。。。。

这个公式就在于,
清晰展示了什么因素才是“权重”最大的。


你却直接说,
那个最大的权重的因素,你觉得“主观”,
嗬嗬,
搞清楚,艺术史整个就是建立在图像比较上的,
你非要说图像比较是主观。


那我怎么说?

“智过其师”,方可传授。


这是古人说的,
否则,
弟子一定要让老师解释,
老师也未必有能力解释全部世界。


因为每个人的因缘,都是他自己决定的。

决定ß
当然是这个公式的决定因素。
这个公式,在运用中,其实告诉人们,
ß是关键。
X1 什么的,都容易。

毕竟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凡是把艺术创作与艺术鉴定联系起来的人,
我觉得不值得一驳。


难道西方的伦勃朗专家,一定要会画油画?
这种谬论,
不值一谈。


我真的不想“办扫盲班”了。



我刚看到你这一段怪话。


难道在你看来,
《阴符经》的艺术水准与褚字一样?


这就是你自诩你的“水准”的表现?


我估计你真是没有看过《圣教序》吧?或者说,你从来都以为你自己看懂了吧?
真是有点荒唐了。


网上都是些啥人啊?



在任何一件作品中,
贝塔都是不一样的。

不懂的事情就少说,
我说的科学研究方法,
1920年代就开始于德国。


你这样的发言,
只证明你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你没有违规,而且在谈具体问题,所以,你不被封。



这是统计学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
1960年代开始的。


现在依然严格的使用。

你以为“数据化”就是计算机?


数据化是为了建立统计学基础上的“差别”在收集数据。


这个,你要是不明白就谦虚一点,
知道吗?

两个问题,


第一,是我说的那个公式的问题。


贝塔系数是关键,
这是我说的,
你也许会问,贝塔系数如何确定呢?


一个完美的数学公式的贝塔系数是如何确定的?回答我。


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数学公式的贝塔系数又是如何确定的?继续回答我。


我们现在于出的这个领域,其成熟程度,是完美的书数学公式吗?


然后你再考虑。。。。。


第二个问题,是我说的一个“数据化”的问题。


至于“数据化”,
有人自称“懂”,也很好奇,追问不休。


你既然懂,那么我来问你,
社会科学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统计学,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果采用统计,把一些图像关系,首先数据化,
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如果我们感到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过于主观”,
那么,
现有社会学科中,普遍是如何把一些“主观标准”转化为“客观标准”的呢?


你不是懂吗?
这些问题你要是都回答了,
你也应该知道我在干什么了。


你要是回答不出来,就是不懂,
不懂也可以,
但是别吹牛就好。。。。。



其实我,包括一些同与我观点的人,
基础看法很简单的:
就是:除了颜真卿本人,没有人能写出《竹山堂》拓本那样的书法。


这就是依靠艺术的判断。


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艺术判断能力,
就会认为《竹山堂》他本是很多人都写得出来的,那么就会出现云里雾里的状态。


在这个案例中,
“艺术判断”,恰恰是最好的道路,
因为颜真卿高。


虽然他的作品多,但是他的艺术水平依然非常高。


很多人对这一点是丝毫无体会。

他那个字,
把毛笔可以表现的东西全部泯灭。


就好比是去练体操的,
但是整天在垫子上走来走去,
就是不跳,
而且还嘲笑练习动作摔倒的同学,


这就是他的“书法”和“认识水平”。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2:15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2:07
Y=ß1X1+ ß2X2+…+ ßnXn

是否超越前辈,不在于是否使用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你是否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我比较尊敬前辈鉴定大师,但是他们的问题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竹山堂联句》这个案例上,我直接针对的就是“大师的老师”——张珩。
我就是要用直接材料让大家看到,张珩错了。我刚看到这张图片,看了这个图片,好像没有人说《竹山堂》是钱泳写的吧?



艺术水准的判断,
实实在在的存在,
而且有定论。


苏东坡说,文章如黄金美玉,市有定价。


苏还说,
诗至杜子美,画至吴道子,书至颜真卿,文至韩退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到今天为止,
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写诗超过杜甫的。
而且后人艺术水平确实无法达到杜甫——这就是艺术水准判断。


如果就是有人说,有人超过杜甫,我上去就给他一个嘴巴子,让他清醒一下。


颜真卿其实也是变化莫测的。


如果要我说颜真卿高水平赝品,
从辩论的角度,我会说《裴将军》——对方难以一下子反驳。


而不会说你举的那些。


另外,有一些摹本,如果再上石,不算赝品。如《多景楼》。


至于褚遂良那两件书法水准,
比真迹相差大约108000里。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看不到这一点——包括沈尹默。
颜真卿的赝品,在于“强调颜真卿特点”,在这一点上,谁不理解,就去看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中的颜真卿书法——看上面“书虫”那张临写颜真卿也可以看出来,那都是夸张特征的。
没有注意和理解颜真卿的书法水准与本质。
《竹山堂联句》体现的恰恰不是那些“理解中颜书特征的夸张”——一点都不夸张,体现的恰是“水准与本质”,所以必然是真迹。裴将军很难说,我觉得只可能是真迹。
但是如果辩论(请注意,我上面强调从辩论的角度),则难以找出证据来说是真迹,不如说是赝品比较对辩论有利。关于颜书,有无数可以说的话题,因为那是一个变化莫测的颜真卿。
在《竹山堂联句》的艺术判断上,我可以再次提醒最简单的观察方法:实处易,虚处难。
不要太斤斤于笔画,层次要高一点。
不要学习不高明的文章,要学习古今中外最高明的文章。
不要学狗爬,要学习龙飞在天。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觉得我尽到了总斑竹的责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且说了一些有趣的话。
大家如果有分歧,那也是正常的,让历史去检验吧。最后每个人可以去询问他的内心。
如果这个帖子给您任何启发,都是我和网友的共同的光荣。
那些心气不平的捣蛋者,我也感谢你们——因为我们需要观众——你们是最忠实的观众。就这个话题来说,有前辈说这里有很多有差别的字,于是判伪。
这是依据“文辞”判断,启功喜欢这一路东西——我这里也归为“依靠文献判断道路”。
在某些作品中,这个因素可以成为决定性的,但是在《竹山堂联句》中,这个因素价值很低,因为文字题材特殊,同时,唐代本身就有多种字体对应不同功用。
文学中,出现一些与平时不一样的,很容易解释,在此案例中不宜看得太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2:28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2:15
是否超越前辈,不在于是否使用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你是否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我比较尊敬前辈鉴定 ...

天下没有什么“无证不信”。


我很早帖子就说过,
你相信李世民的“宣武门事变”吗?
没有录像带,
你怎么能够相信呢?


历史学中,很明显的问题,不需要这里反复讨论。
网友,有的时候是不是太过分?
是否朱关田来了以后,你是相信了,但是再出现一个网友出来说,还是让颜真卿同志来解释一下吧,朱关田算啥呢?
网上讨论问题,边界在那里,希望大多数网友拿捏一下分寸。
为什么网上学术难以展开?
就是因为,大多数的“好像很文明的提问”,其实不带任何学术含量。
他就是要求,非得把他这个外行说相信,才算是相信。我想,大家还是回忆华南虎事件吧!如果不是找到年画,天下依然两派。但是历史事件,有多少可以找到“年画”这样的直接证据呢?没有直接证据,历史学就没有了吗?真理依然存在,真想依然存在。但是专家在网络上往往成为狗屁。这就是网络。bill600 于 2008-12-28 13:58 发表 颜真卿的水准后人可能达不到那么把颜真卿自己的作品作比较我们能排列出一个高低顺序吗50-62最高。任何一个东西,你只要能找到一点存在“不对”,那自然是整个不对了。
但是那一点地确定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在矛盾中,寻找道路,确定贝塔系数,就是鉴定的关键。
不是什么鉴真辨伪。我其实在很多天以前,就在这个帖子中,就已经否定掉我最初的“张珩伪造小米题跋”的说法了(有兴趣可以去查阅),只是大家没有注意到我说的“那就不是这样了”那句话。《自书告身》,动作多了一些,有些疑问。
不是那么可靠。在故宫发表伪作《竹山堂》之前,谁去做“真迹”呢?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情啊。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2:49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2:28
天下没有什么“无证不信”。

有些人不是不服气吗,很简单,假设市场现有一张赵子昂想出售,200万,你们敢买吗?
发表于 2010-9-5 02:59:37


问题就在于,
这是真迹吗?


是真迹,价值2000万,


不是真迹,价值2万,


你敢出200万吗?


这个时候,鉴定有啥用处,是很明显的。

市场总是有机会的,
问题在于,
有眼光吗?


钱不是问题,有眼光吗?

为了钱的研究,
只要是符合学术法规的,就是光荣的。


你,如果,不为钱,去研究,
但是,如果你的研究不符合学术规范,
那是也可耻的。
学术与钱的关系,大约如上。

这赵子昂书法,你以前看过吗?没有吧?


这么重要的图像,你不看作是知识,那么什么是知识?

看表面就好,
不需要看实质。


看实质就是,
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争名夺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3:00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4-6-6 22:49
有些人不是不服气吗,很简单,假设市场现有一张赵子昂想出售,200万,你们敢买吗?
发表于 2010-9-5 02: ...

“大器早成”的何绍基书法
表于 2008-12-19 09:48:20




何绍基1863年秋天,书朱彝尊诗


酒市茶寮总看场,
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
蔡十郎桥低不妨。


晚游改觅乌篷小。。。。。这是何绍基书写的、与现在诗集中不一样的另一个版本。


这一年,何绍基65岁,已经罢官8年。
在湖南主讲城南书院,
春天到广州、香港、澳门游玩。
七月回湖南。
八月初七,搬家。八月初十,把脚跌伤了。严重跌伤。
此书法作于那一年秋天。


此书唯一四条屏散失件,
开始缺“酒市”二字,准备请高手补之,重新装裱。


此书法与中年时期不一样,
何绍基书法中,
条幅对联特别多,但是也正是这两种格式的书法中,
年款特别少。


所以,
要注意寻找何绍基有年款的书法。

要开始重视有年款的作品,
因为何绍基书法,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基本排列”。


研究差得太远了,
不能指望别人了,只好自己动手。

你错了,
何绍基是大器早成,
他的晚年的字差一些。


当然,
差一些也比其他人好很多。

我今天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何绍基去世的时候,
赵之谦43岁,
也就是说,
43岁之前,赵之谦不得不面对世界上还有一个活着的何绍基。


何绍基去世之后12年,赵之谦也去世了。

所以赵之谦的绘画作品特别多,
而且写字用偏锋。

这件作品,
就是“大器早成”,
我现在还没有办法确定其年代,
但是总是何绍基大约40岁左右的作品。


何绍基大约在40左右,
就确定了历史性大师的地位。


后来倒是在“风格方面”无路可走,
经常陷于“衰退”。

历史上有一类人,
好像天生就知道自己一定会青史留名,
于是几乎每件书法都写上年款,
王铎、赵之谦,就是这样,后人认识他们的艺术,就简单很多。


于是他们价钱就是贵。


还有一些人,
似乎有点政治阅历,
条幅一般不肯写年款,似乎在担心什么,
董其昌、黄道周、何绍基,就是这样的人。


这给后人认识他们带来了麻烦,
导致他们现在作品价格也不高。


他们的艺术,当然不比王铎、赵之谦差。

何绍基进士出身,
一辈子交游的都是官员,
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官员,
与他几乎都有交情,
而且似乎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不存在很多政敌——除了那个四川总督,哈哈。


因此,
这不是一个酸文人,
而是及其聪明的高级文人官僚。



1855年,
何绍基在四川任上被罢官,
1856年,
山东巡抚崇恩——熟悉集王圣教序的人知道他的——就请何绍基讲学山东乐源书院,
一讲就是前后五年,
直到1860年。
可见他被罢官,直接原因,
是“倒霉”,
而不是有啥“事情”。
以后到湖南城南书院,一讲9年(1861-1869)。
到1870年,曾国藩、丁日昌在苏州聘请他。

1870-1873,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在苏州,
似乎已经不能走路。
在他去世之前,曾国藩去世。
苏州人也不喜欢他的书法。
年轻的翁同和此时见过他(似乎还有更早见他的可能),
后来说,很奇怪他为啥还呆在苏州。

在何绍基60岁左右,
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一个“水平下降通道”,
那种勇猛精进时代的神气没有了,
代之以一种颓唐之风。
很是可惜。
但是一个人也不可能水平一直很高。
在他60以前,
一些精彩的书法,可以代表清代。

不过,
全世界大约3000,到8000人自以为懂书法,
他们都懂吗?
他们都自以为懂书法耶!


你如何把你自己,这么一个“懂书法”的人,区别于这些人呢?

何绍基在冬至这一天,
足伤尚未大愈,
一楼这件何绍基“秋夜”的书法,
应该是在伤足情况下写的。


第二年冬天,
他在城南书院收课,
甲子年11月,
乘火轮船东下,
到达金陵,写下著名的《金陵杂述四十首》。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是古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那就是按照何绍基的存世真迹,
把他书法真实变化描述出来。

何绍基有点干净利落的味道,
这个干净利落还是很难得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9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