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梁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文】梁权对普洱茶概念的新诠释(2016春版)

[复制链接]
20#
发表于 2016-3-28 16: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最不喜欢用茶剑撬茶
19#
发表于 2016-3-28 16:45 | 只看该作者
独特见解  有理有据 支持
18#
发表于 2016-3-28 16: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收藏,再细细学习。
17#
发表于 2016-3-28 16: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好,认可内容,也喜欢楼主文风,不像某些茶人大师 写的普文 简单的知识点却看着玄妙,品读亦难懂
16#
发表于 2016-3-28 16: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收藏,再慢慢品鉴
15#
发表于 2016-3-28 16:19 | 只看该作者
强烈支持,买茶一定是现在就能好喝。。。
14#
发表于 2016-3-28 16:1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文章只觉得后背发凉,冷汗直冒,这观点吓死宝宝啦,完全是普洱版的步步惊心,醉啦、晕啦、懵啦。
13#
发表于 2016-3-28 16:16 | 只看该作者
好独特见解
一,饼与散茶各有千秋。在等同条件下,散茶会变化快点。
二,饼茶拼配。N年前我已提过:1,看你喜欢饮什么样的茶2,是看你饮陈放多少年的茶。
至于加茶梗和黄片是纯扯。茶首要是精制,其次是看你要做什么茶,什么样的口感而去拼配。
茶不是大杂绘。和菜也是,要搭配合理才成佳肴。
12#
发表于 2016-3-28 16:15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3-28 16: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0#
发表于 2016-3-28 15: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6-3-28 15:38 | 只看该作者
详细拜读了一下,感觉还是比较认可乔大的观点:
  • 精采精致是好茶的提升手段:“历史不一定是真相,但一定残存着它的道理”。过去只代表过去,有些做法只是当时的选择。秦朝时期吃小米根本不脱壳,这不是因为带着皮好吃,而是没有手段(或成本)。
  • 我更愿意接收散茶:还是上面的那就话“历史一定残存着它的道理”,过去压制茶饼是为了方便携带,我觉得仅此而已。现在我更愿意接收散茶,因为我可以像选择岩茶一样看品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6-3-28 1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7#
发表于 2016-3-28 15:19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3-28 1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7 14:3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