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7205|回复: 60

【梁权原创论文】好茶的评判,请回到初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早在一年前就想写了,概念早已成形,却因工作繁重诸事烦身而缺少创作激情。昨日茶醉,今不想喝茶,故将年内重重思绪整理一番,对新茶人做一番善意引导,仅望帮到众爱茶人,为日行一善。

什么是好茶的最基础指标?
答:好茶就是好喝的茶!好喝可以拆分成诸多的量化指标,如:香(嗅觉)、甜(味觉)、滑(舌头感知)、顺(咽茶汤是否需要用力)、厚(茶质浓度感知)、生津(唾液分泌强度)、回甘(唾液淡化口腔黏膜吸附的碱性后甜的感知反馈+唾液中的酶将多糖分解成单糖后在口腔内触发甜味的感知)……….这些是品茶最最基本的好喝的量化指标。作为一个新茶人,在品茶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指标的详细的拆分,认真的辨别。

需要备注说明一下:好喝是有量化指标的,但爱喝是么有量化指标的。有人天生就爱喝霉变的茶,有人天生就喜欢吃臭豆腐,有人就是喜欢吃生猪肉,这份爱,是不受他人、环境和任意客观因素影响的。

那回到初心是什么?
一个茶人在孩童的时候,吃到的食物,对品感是不会撒谎的,他们未必会将以上“好茶的指标”分析的很详尽,却会很直白的说出黄连是苦的,甘蔗是甜的,柿子皮是涩的。你是否曾经想过,让孩童去完整的品一道你平日最爱喝的茶,让他们为你做一份详细的茶评,让他们大声说出品后感?或许,那才是茶本质最真实的体现;或许,他们比现阶段的你,更客观,也更真实。

总有那么一部分成年人,因自己本无信心,自感无法对茶品质有客观判断,才被无良茶商忽悠后牵着鼻子走。他们习惯于对购入的伪劣茶品加油添醋大做文章,进而再推荐给那些比他们的更不懂的人,终以一传百让更多新人陷入泥潭不可自拔。可他们的真实评茶能力真的连孩童都不如,却斗胆自诩专家四处招摇撞骗。笔者对这票人表示无言的鄙视。试想,当他们整日喝着满口变质霉味的湿仓茶还对周边人大肆宣扬这叫陈韵的时候;当他们喝着满口苦涩难以化掉还大声叫嚣“苦生甜涩回甘”的大条道理的时候,当他们满口胡言号称现在不好喝未来一定能变成神品的时候。却不想他们每日都在喝的这些“饮料”,其实连他们的儿女都不喜欢喝甚至不愿意喝一杯。健康又客观的你,为何会受商家误导?为何要放弃自主判断的能力?回到初心,让自己回归孩童时的品感,对茶有一份客观的评价吧。

笔者曾经在外多次讲课,谈到关于品茶水平的问题时,笔者对听者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品茶的高手,只是你们多数在喝茶的时候,并没把注意力集中在茶的本质上。被商家蓄意+恶意带出了茶的品感本质之外,进而把价格行情等作为第一参考指标了。所以至今尚觉得自己不懂喝茶,由此才来听我讲课的。我会建议:你们在品茶评茶的时候,抛开茶本质以外的一切因素,回到茶品感之内,让自己做主,大声说出自己的真实品后感。

朋友:你有试过用两个盖碗,称同等的重量,用一样的开水一样的冲泡手法泡两款甚至多款不同的茶吗?在对比过程中,有试过让你的儿女帮你试试品感吗?有没有想过,他们其实比你“更懂喝茶”。因为你在喝茶的过程中或许已经被别人带歪了,但他们却没有,他们还很天真,也至少诚实。有没有试过,找几个完全不懂喝茶的人,和你一起品评你的存茶呢……?

就在前几天,笔者召集茶聚,共来了5位新朋友(新茶人),其中四位过来目的很明确,就是过来学习品茶的。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品茶过程中,为避免干扰众人思维,笔者禁止对茶品价格、品牌、产量、未来行情、市场认可度等条件的描述,而是直接选用了品饮后挨个表态的方式。让带茶样过来的人不要发言,笔者作为评委也不对茶品做任何评价。只让另外4人按顺序认真说出品后感。大家先后试了三个茶,这4位新人(绝对是新茶人)中居然有三位对茶的评价出奇的一致,对这三款茶的优缺点描述大家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由此更可说明:只要是健康的人,哪怕是全新的茶人,在认真品茶时,大家的品后感应该是很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感知强弱的问题。在这个论题上,我会把这4位新茶人标识在初心阶段。因为,他们是新人,尚未被茶商洗脑或忽悠,尚未形成自主判断系统,仅仅停留在对茶品感的最原始阶段,故他们的评价如孩童般足够客观真实。只是这次评茶让带茶过来的那位新朋友多少有点尴尬。

回到初心,我们不得不聊聊茶气的问题。我们在茶叶市场,经常会有茶商对你聊到茶气,也往往会拿茶气说事。今天既然聊到回到初心,就必须要站在新茶人的立场去说话。作为一个对茶品质毫无概念的孩童,在初学品茶的时候,他怎么可能懂什么是茶气?你是让一个5岁的小童去学撑杆跳吗?还是让一个4岁的孩子去跨栏?作为茶商,你认为在让新人学品茶的时候,是应该让他们先体会茶气而不是茶味吗?

就喝茶的品味,我今天务必要认真阐述个人的自主理念(这在百度上查不到的):

喝茶分3感:品感、体感、气感
三感感知由身体不同器官发出不同的信号,让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很认真的感知到到这些细节的真实存在。

三感带来的详细区别:
品感:是嗅觉和味觉的直接感触,最直白的描述,就是闻到的是什么味、喝到的又是什么味;

体感:是身体摄入一定量咖啡因之后,心脏跳动加快、血流加速后导致身体各部分表现出的新陈代谢紊乱的症状,例如体温升高,身体局部发汗、躁动或沉静、嗜睡或清醒、血泵上头后感知到的胀(胀为经络不通之表象);

气感:是感知胃气、内脏气的行走方向,有人打嗝、有人放屁、有人浑身毛孔张开加速吐纳;

多数的茶商会把气感和体感混淆,笔者认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气感。却在销售茶品过程中避开品感而拿气感大做文章,将茶气放在甄选茶品本质第一位来误导消费者。最常见的例子:让品茶者误以为常打嗝就是茶气强的表现,忽略掉品感中感知到清晰的苦涩酸麻等明显品感缺陷。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茶商,会在未来被定格在根本就不懂茶的无良商贩之列。

谈谈个人毫无检测数据可做依傍的臆测:打嗝说明气不顺,无法达到理气的效果,不能做到上进下出的气走向。(以笔者看来,喝茶常打嗝的是因为肠胃功能不好,气不顺走不下去,才逆行上吐),而真正能够达到理气下行或毛孔吐纳的茶品少之又少,可谓千里挑一,同时又极少存在于新茶范畴。由于绝大多数茶尤其是酚类物质含量过高的茶喝了都会打嗝,故由此可以判断国内百分之95以上的茶,尤其是新茶,是不能达到理气效果的。故笔者得出结论: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走越陈越香的道路,也就是去喝经过陈储后发酵过的老茶,因为老茶经过发酵后,茶性减弱,酚类物质部分分解或转化,碱性转弱,茶性温且暖,对胃部刺激性减小,不会与胃酸中和后释放大量胃气上行。站在纯健康的角度上看,喝老茶理气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科学依据的。

温性的发酵类的食物,自古以来都是适合中国人体质的。抛开养生的话题,或许新鲜的茶,在品感上更让人愉悦,清新、芬芳、甜香、大自然的原野气息更适合热性体质的人。一般的茶人即便是对新茶不适应,只要适量、适时、拣选优质品饮,同样能起到保健消积清热解毒的作用。况且,有多少老茶是仓储很好的?这一点,确实值得让人再三斟酌。

此篇文章,欢迎转发,仅请注明出处

梁权
2016年6月1日儿童节写于联盟总部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1 1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乔发大招了
发表于 2016-6-1 1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1 1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16-6-1 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时姿势也会导致体感中的理气下行,感谢普及实用茶知识
发表于 2016-6-1 1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乔大好文
发表于 2016-6-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16-6-1 1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贴。乔大辛苦
发表于 2016-6-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乔分享经验,喝茶多年,也看了多年老乔的帖子,老乔的观点已深入我心,现在拿到一款茶就会想到老乔的文章观点,感谢!
发表于 2016-6-1 1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6-6-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发表于 2016-6-1 1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节快乐!任何时候若能回复本真都是弥足珍贵的。
发表于 2016-6-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新词要理解一下
发表于 2016-6-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乔大好文
发表于 2016-6-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乔大的好文。直指本心,说的透彻明白。喝茶玩壶本就没那么玄乎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9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