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38430|回复: 1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丹对古树茶的理解读后有感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11-1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真相,还是希望看到各位实地考察的照片为证。

道听途说,有意是人品问题,无意是蠢的问题。

2#
发表于 2011-11-1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18000公顷以上,多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介绍如下: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古茶园分布海拔从760米到2060米,最低在勐腊县曼腊乡曼乃新寨,最高在勐海县勐遮镇、巴达乡、打洛镇交界处的大黑山,主要集中在1400-1800米的山区地带,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分布在该地。如今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和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和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据2004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分布在该区的野生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300多公顷,以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居多,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具有代表性的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境内,面积近800公顷,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其中有名的栽培型“古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从树型来看,古茶树多为小乔木大叶类型,也有部分乔木型高大古茶树,如勐腊县曼腊乡曼洒村委会杨家寨森林中生长着一株高为23.5米的大茶树,可堪称为至今世界所发现的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中最高的大茶树。

初步鉴定全州茶组植物有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以普洱茶种(C.assamica)分布最广,其次在勐腊县分布有约100公顷的茶种(C.sinensis)(当地称倚邦小叶茶),景洪勐宋和勐海曼糯分布有苦茶变种(C.assamica var. kucha),此外在勐腊县和景洪市还发现了勐腊茶种(C.manglaensis)、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和多萼茶种(C.multisepala)。

野生茶树群落集中分布在勐海巴达贺松大黑山,处于海拔1900米的森林之中,在高大阔叶林覆盖下,植株生长茂盛,基部围在1米以上高度,超过1.5米有11株,其中著名的野生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这些野生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叶片绿色,新叶带红色,芽叶茸毛稀少,树干灰白,多数长满苔藓地衣,松萝垂挂,藤本植物缠绕攀附其上,周围的小茶树参差不齐,繁衍不断,和野生茶树混生的还有近缘植物厚短蕊茶。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1-11-1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45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思茅市野生大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的九甲千家寨,景谷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安定、景福等,孟连的腊福黑山,澜沧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的困鹿山、小高厂、梅子箐,墨江的苍莆塘,西盟的佛殿山。其中,比较集中的约为1200公顷,具有代表性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野生大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园具有代表性的是澜沧县景迈万亩古茶园。全市共发现的茶组植物有2个茶系,4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aliensis和厚轴茶种C.crassicolumna为主,景东和镇源分布有少量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 assamica为主,有少量茶种C.sinensis;此外,在澜沧县富东乡还发现一株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Camellia sp.)。

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1300公顷,分布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和猴子箐原始森林中,地处东经101°14ˊ北纬24°7ˊ,海拔2100-2500米之间。其中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高25.6米,胸径0.89米,2号古茶树高19.5米,胸径0.86米,。

景迈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芒景两村之间,海拔1500-1700米,总面积近万亩,属栽培型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4米。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1-11-1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山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保山市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近年来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有成片的古茶园和散生的野生茶树。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旧寨、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还续存有300乃至800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的垂直分布海拔为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000公顷。全区共发现的茶组植物有3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aliensis和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 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C.manglaensis仅在昌宁和隆阳区瓦渡乡有少量分布。此外,该地区还发现有大量山茶科非茶组植物存在,如:落瓣油茶、怒江红山茶、猴子木等。

保山市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一般树高6-12米,基围超过30厘米。大折浪大叶茶和文家塘大叶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较高,制茶品质较好,是云南大叶茶中的优良群体品种。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1-11-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临沧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10000公顷以上。全区共发现的茶组植物有4个茶系,7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aliensis和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为主,而大苞茶种C.grandibracteata为临沧市独有种;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assamica为主,茶种C.sinensis、细萼茶种C.parvisepala和勐腊茶种C.manglaensis有少量分布。

该区野生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双江县班骂雪山、帮木大箐、大浪坝箐巴、柒麻林、糯五良,凤庆诗礼、郭大寨、三岔河、腰街,耿马县芒洪,永德大雪山,沧源县大黑山,云县幸福、涌宝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双江县勐库野生茶树群落地处大雪山中上部,东经99°46ˊ-99°49ˊ,北纬23°40ˊ-23°42ˊ,海拔2250米-2800米。分布面积约10000余亩,茶树密度为一个样方(62㎡)19株,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分类上属于大理茶种(C. taliensis)。基围1.5米以上的茶树随处可见,最粗的茶树基围3.25米,株高15米,冠幅13.7×10.6米。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基围约5.8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双江的勐库,云县的漫湾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已有500年的历史。据2002年调查,现存有基部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1985年被认定为国家品种,被广泛引种到省内外。而云县漫湾的白莺山古茶园,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尤其丰富,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种,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种,还零星分布有德宏茶种,亦有较多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这些类型集中在一起,为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的潞西、瑞丽、梁河;红河州的元阳、金平;文山州的广南、马关、麻栗坡等等。尽管这些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面积不大,但却分布着云南较多的茶组植物种类,尤其是文山、红河两州,就发现有17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有9个种为云南独有种。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1-11-1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一年的古树茶产量约在两千吨左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1-11-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古茶山大部分地方我都亲自去过,楼主说话不实,指出后还要强辩,真的没意思。我不说了,发些考察记给大家看看吧。

有图有真相
8#
发表于 2011-11-1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乔丹 发表于 2011-11-17 17:05:44
从2-5楼看下来,跟前面我说的没啥区别,还是临沧料

确实没看出人品问题,而是品位问题

版纳茶区一年也五六百吨古树茶。
9#
发表于 2011-11-1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猿抱子 于 2011-11-17 18:28:23 编辑
乔丹 发表于 2011-11-17 17:21:46
明晚回来,8:30可开局,有空就过来吧

口水之争而已。我准备花十到十五年好好走完古茶山,并测定茶样和土样,个人更相信仪器些。
什么口感、喉韵、茶气,早已厌倦了。相信实地考察和仪器测定。
10#
发表于 2011-11-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猿抱子 于 2011-11-17 18:54:33 编辑
乔丹 发表于 2011-11-17 18:21:29
深圳本地来找我喝茶的同僚,2成以上去过茶区,又如何?

那我的学生还很多都是古茶山土生土长的。

您朋友转述的话,难免有信息失误。

建议乔版主先走一下版纳的茶山再说。

您语言和文字,以及对他人的说服能力很强,但是,我需要一手的证据,而不是自我标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1-11-1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精舍 发表于 2011-11-17 18:53:18
大家也别争论了,有空看看我朋友蒋文中的书《云茶大典》吧,那里面应该是有比较权威的数据了。
人家花了20 ...

蒋老师的书可以,不过詹英佩女士的更客观些。
12#
发表于 2011-11-1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精舍 发表于 2011-11-17 19:03:52
《云茶大典》是以李师程老师为编委会主任,蒋文中为执行主编,几十位云茶研究者为成员,历时一年多完成的。

作为技术人员,我喜欢看实地考察录和文献资料。
这种领导主编的典籍不是我的菜。

请代问蒋老师好。我是谢老师的学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1-11-17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奔西跑 发表于 2011-11-17 19:29:50
同意,如果能用仪器来评价最好,毕竟每个人的口感是不一样的,用仪器会更客观,但问题是此种方法有多大的 ...

仪器测只是为了真实数据,跟卖和品都没关系。
只是这么多年听够了滋味、喉韵、茶气,厌倦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1-11-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茶客 发表于 2011-11-17 20:03:46
那是喝茶还是喝仪器

听人忽悠多了,只能相信仪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1-11-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30664003 发表于 2011-11-17 19:50:46
猿抱子您好:能否先发一些权威性、知识性的文章给大家共享。给大家学习。

正在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1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